自2020年1月強基計劃推出以來,它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尤其是對于那些熱衷于參加競賽的學子們。本期內容,小編將為大家深入解析報考強基計劃是否需要參與競賽,并探討強基計劃的利弊所在,以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這一招生模式。
一、強基計劃要不要參加競賽?
要不要參加競賽,還需要結合同學們自身的情況和想法來判斷。小編總結了以下四種類型的學生并提出建議,供同學們參考:
1、對競賽有興趣,只想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的學生
如果你只是對某一學科擁有濃烈的興趣,想要進一步學習該學科的知識,那么小編非常推薦你學習競賽,但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在競賽上,如冬令營集訓等就不必參加了。
2、想要通過競賽進入強基計劃高校的學生
小編認為這部分同學可以嘗試參加競賽。但如果不能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五項學科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任一科目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那就不能破格強基計劃。如果沒有這個實力,同學們還是將這部分時間花費在自己的弱勢學科上,提高自己的高考分數,則多一分進入高校的機會。
3、競賽實力達到金牌的學生
這類同學完全可以參加競賽,因為在強基計劃中,如果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五項學科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任一科目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就可以破格入圍強基計劃。
4、高考成績已經非常優(yōu)秀,想要通過競賽提高高??己顺煽兊膶W生
假如小A想要報考B大的物理學專業(yè),他的成績也已經非常優(yōu)秀,那么小編認為小A完全可以選擇參加競賽。
因為小A想要參加的是自身想要報考專業(yè)的競賽,如果獲得了獲獎證書,那么在后續(xù)高??己藭r,小A會非常占有優(yōu)勢,高校考核成績也會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
但還是那個前提,如果小A的高考成績并沒有達到很好的程度,那么小編也不推薦他參加競賽的。因為在綜合成績中,高校考核成績最多占比15%,而高考成績的占比在85%以上。
85%和15%的對比,想必大家都知道該如何取舍了吧?
二、高校強基計劃利弊
強基計劃的優(yōu)勢
1、多一次保障
強基計劃算是給了考生一個雙重保障,如果有考生高考失利了,那么還有一次強基計劃院??己丝梢匝a救。
在綜合成績中,高校考核成績占比普遍在15%左右,已經足夠這部分同學追回差距了。
2、公開公平公正
相比于自主招生,強基計劃給予高校操作的權限其實相對較少,且教育部建立了良好的監(jiān)督舉報機制,考核過程全程錄像錄音,堅決杜絕作弊等行為。
再一對比屢次被爆出黑幕的自主招生,強基計劃在公平公正等方面要好很多。
3、特殊的待遇
教育部規(guī)定,強基計劃院校應當在各類獎學金、推薦保研名額等福利待遇時,優(yōu)先考慮強基計劃學生。
而且在其他地方也對強基計劃學生大開方便之門,要求高校未強基計劃學生提供小班化導師制、本碩博系統(tǒng)式培養(yǎng)教學。
不得不說,國家和教育部對于強基計劃學生完全是按照預備科研人員培養(yǎng),這部分學生除了好好學習,基本都不用操心其他的事情了。
強基計劃的缺點
1、專業(yè)冷門
強基計劃主要招收的專業(yè)均是基礎學科專業(yè),如數學、物理、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yè),這些專業(yè)都是家長同學們眼中的冷門專業(yè),屬于就業(yè)難薪資低的典型代表。
而且強基計劃學生原則上不能轉到相關學科之外的專業(yè)就讀,報考需慎重。
2、花費時間較長,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
強基計劃是為國家招收培養(yǎng)基礎學科科研人才而推行的一項政策,本質便是想要為國家培養(yǎng)科研人員。
但做科研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基礎學科。基礎學科的研究往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甚至是幾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有研究成果。
相比于目前大熱的工科專業(yè),如計算機類專業(yè)、交通運輸類專業(yè)等,基礎學科科研人員的付出更多,可收益回報卻并不高。
小編并不推薦家庭條件困難,想要畢業(yè)后盡快工作減輕家庭負擔的同學報考強基計劃。因為不僅是從業(yè)后的薪資問題,而是科研人員至少需要攻讀本碩博,這是非常漫長的一段時間,而求學過程中的花費也不在少數。
結合現實來說,家庭條件并不是很好的同學選擇這一條路會比較困難。
2、前途未知
目前教育部還未徹底表態(tài)日后會如何安置強基計劃學生,是作為定向生日后分配工作,還是要對方自己尋求出路,這都是未知數。
但問題在于,強基計劃專業(yè)都比較冷門,市場需求較小,學習此類專業(yè)的學生就業(yè)方向較為狹窄,且自從強基計劃實行后,各高校每年都會定向向社會輸出大量的的科研精英。
這個市場本身回報較低,需要從業(yè)人員付出大量的精力,但收益較小,而從強基計劃實行后,數年后,從事該行業(yè)的人會肉眼可見的增多,激烈的市場競爭必然會增大畢業(yè)生的就業(yè)難度。
通俗來說就是行業(yè)人員付出高、收益少、還競爭激烈,就一個字,難。
但這至少是數年后才會發(fā)生的事情了,畢竟培養(yǎng)出一個真正的研究人員,至少需要本碩博八年培養(yǎng)。目前來看,市場還是非常缺少基礎學科科研人員的。
本期關于強基計劃要不要學競賽的科普就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