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1.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生產資料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是生產關系的核心,是經濟制度的基礎。
1.2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
1.6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2.1近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
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
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
2.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就領導權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性意義;二是就革命前途來說,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三是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它已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 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3.2改革開放的意義
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第四課 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4.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每個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把小我融人大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
中國夢與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中國直辦好自己的事情,實現國家發展和穩定。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
4.5(2)歷史機遇期和青年的使命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
必修2——經濟與社會
第一單元 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
1.2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穩定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1.3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1)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發展壯大國有經濟。
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全面推進依法治企,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經濟進一步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益性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2)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營造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貫徹落實包括市場準入、企業融資等在內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形成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
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支持和幫助非公有制企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推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堅持愛國敬業,堅持守法經營、誠信經營,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堅持回報社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1.4企業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研究市場動向,把握市場先機,面向市場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強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建立鼓勵創新的體制機制。
③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④建立健全公司組織機構,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學性。
⑤根據自身實力和產品結構,按照有利于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原則進行兼并、聯合。
2.1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1)市場調節
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①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②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加快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達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目標。
③堅決破除制約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合理配置宏觀管理部門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3)市場缺陷
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有局限性,它存在著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弊病。
2.2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科學的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能之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最常用的經濟手段。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①通過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度,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②實施宏觀經濟政策,保持宏觀經濟穩定。
③實施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
④實施區域政策和環境政策,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⑤通過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彌補市場缺陷。
⑥通過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單元 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3.2 貫徹新發展理念
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
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3.3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
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
4.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我國分配制度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4.3完善個人收入分配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居民收人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 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人,增加低收入 者收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人,清理規范隱性收人,取締非法收人。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必須堅持消除貧困。
4.5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