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投票人數:331人
綜合滿意度 | 占比 |
五星 | 87% |
四星 | 9% |
三星 | 2% |
二星 | 1% |
一星 | 1% |
學生投票人數:337人
辦學條件滿意度 | 占比 |
五星 | 89% |
四星 | 7% |
三星 | 2% |
二星 | 1% |
一星 | 1% |
學生投票人數:323人
教學質量滿意度 | 占比 |
五星 | 83% |
四星 | 11% |
三星 | 4% |
二星 | 1% |
一星 | 1% |
學生投票人數:310人
就業滿意度 | 占比 |
五星 | 86% |
四星 | 9% |
三星 | 2% |
二星 | 1% |
一星 | 2% |
培養目標:面向電力系統、電氣裝備制造、電氣科學研究等領域,具備扎實的數理和專業基礎、自主學習能力和國際視野,能分析相關復雜工程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創新意識突出;在工程實踐中體現較強的溝通、團隊協作、組織管理能力;具有正確的人生觀、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良好的人文素養。學科前景: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可電氣化和再電氣化是必由之路,為實現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電力系統正在從自動化向智能化進化,世界各國都大力發展智能電網,美國MIT《技術評論》將大電網控制與基因組學等一起共列為21世紀九個開拓性新興科技領域。杰里米·里夫金在2011年出版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書中指出,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基于以智能電網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人類文明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基礎。電氣畢業生主要參與到電能生產、傳輸、應用、變換、檢測、控制和調度、管理等的全過程,為大電網安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等國家重大需求提供關鍵核心技術,致力于突破艦船電力電子、強脈沖功率特種電源、極端電磁環境測量、特種主泵電機等“卡脖子”技術。課程設置:學院推行榮譽學位,課程體系包括明德、通識、專業和實踐四大板塊課程,明德板塊課程包括價值觀塑造、領導力培養和職業能力提升;專業板塊課程基于能力導向和科教融合,包括基礎、核心(電磁系列、信息系列)、模塊(電氣裝備、電力系統、電氣科學)和前沿(云大物移和人工智能等)4類課程;實踐板塊課程通過電氣工程實踐基礎、工程綜合訓練、科學研究訓練和本科畢業設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大工程觀意識和跨界整合能力。